宝玉石具有装饰价值、交换价值、储备价值和收藏价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宝玉石已经由原来传统意义上的装饰品、工艺品和奢侈品发展为具有增值性、艺术性和货币价值的社会化、大众化商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结构逐步向高端转移,珠宝玉石消费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黄金珠宝玉石消费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至2013年年销售额超过4200亿元,年均增长15.2%。据中国珠宝协会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珠宝首饰市场还将继续以每年1 0%以上的速度增长。
宝玉石产业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排放、高就业的特点。把宝玉石打造成一大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扩大出口创汇、扩大就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全国各地对宝玉石矿勘查开发十分重视,特别是广东、云南、新疆、青海、黑龙江等省区,宝玉石业已形成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和科研、教育、鉴定、评估一应俱全的配套体系。如广东已经形成几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宝玉石产业基地。云南把加快宝玉石产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打造千亿元级珠宝玉石产业,成为云南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对而言,我区宝玉石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查开发和加工、营销确相对滞后。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我区宝玉石产业发展,受自治区科协委托,广西地质学会、广西矿业协会、广西珠宝协会组织专家对我区宝玉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如下建议。
一、我区宝玉石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区发展宝玉石产业具有四大优势。
1、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我区宝玉石矿产资源有如下两大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目前我区在许多地点陆续发现了宝玉石资源。储量较大的有三江至龙胜一带的彩玉“鸡血玉”,大化至天峨一带的透闪石玉,岑溪一带的金砂玉,博白至合浦南流江一带的玛瑙、蛋白石,贺州平桂一带的硅质田黄、荔枝冻,百色右江区阳圩一带的透闪石化玉,田林的透闪石化玉,恭城、昭平一带的硅质彩玉,南宁石埠的玛瑙,东兴的叶腊石。
同时,桂东北一带有黄玉矿(以钟山黄宝一带为代表),桂北有电气石(以宝坛一带为代表,恭城、钟山也有发现),大化岩滩附近有蓝宝石矿点分布,融水、融安一带有金刚石砂矿发现。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重新启动支持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靠近贵州、湖南一带寻找金刚石原生矿床。
另外,我区有机宝石--珍珠、红珊瑚(分布于北海市涠洲岛近海域)等也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二是品质好,开发远景大。
我区水晶矿分布较广(资源储量较大),且品质在全国有名,较多达到压电级水晶,更有宝石级矿晶。在广西地矿局第二资料库存有200多份水晶、蛇纹石等相关宝玉石的资料。如2013年5月,参加首届中国(长沙)矿物宝石博览会的宝石级矿晶--菱锰矿“中国皇后”,就是于2009年在广西苍梧县发现的。据悉,“中国皇帝”和“中国皇后”于2009年在广西苍梧县同时被发现,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菱锰矿中体积最大、单晶最大、质量最好的两块,曾经震惊了2011年美国图森矿物展。
最近几年在广西恭城岛坪铅锌矿产出的一批价值上千万元的宝石级磷氯铅矿晶体标本,在全球矿物晶体界引起很大的反应。
我区大部分金属矿区都有较好的宝玉石成矿地质条件,部分著名的矿山如南丹县大厂矿区、钟山县珊瑚矿区、恭城县栗木矿区、龙胜县滑石矿区等,都曾经产出过品位比较好的宝玉石。
我区的奇石和矿物晶体在国内外也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2、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产业基础。
我区宝玉石文化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远在秦汉时期,就开发了广西北部湾地区珍珠,北海合浦珍珠(又称南珠)早在西汉时期就被定位给皇帝的贡品,历史上被誉为“国宝”,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馆中陈列的珍珠,大部分是北海产的南珠。
在现代,我区宝玉石产业也有长足发展。从1982年第一家崔氏宝石首饰制造有限公司在梧州设厂开始,梧州市人造宝石产业经过30多年的培育,已成为该市快速发展且颇具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梧州市已成为全国人造宝石原材料、机械设备、加工辅助材料,以及人造宝石收发、人造宝石饰品的交易中心,从事经营人造宝石的企业已达500多家,市场份额约占全国产量的80%、世界产量的70%左右,解决就业10多万人,成为梧州市的一张城市名片,被誉为“世界人造宝石之都”。
3、具有独特的集散地功能。
我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面对东盟国家唯一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优势的省区,更是中国大部分省区对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物流集中交汇的最理想区域。我区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宝玉石产业。
4、具有良好的产业依托。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年约1亿人到广西旅游观光,为广西发展宝玉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人流资源。
二、我区宝玉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宝玉石产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与资源优势不相匹配,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产业业态还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层次、少收入的状况,发展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
1、缺少发展大产业的理念。
很多人认为宝玉石是个体户经营的商品,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由于全区上下普遍持这样的观点,致使长期以来全区宝玉石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资源与产品生产严重不对称。没有形成天然宝玉石矿区及开采、加工基地。产品加工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大量较好的宝玉石原材料被区外企业以较低价格收购,经过深加工后销售,利润最大的精深加工和销售产值留在了区外,沦为广东等地珠宝业的原料运输和制成品销售市场,对我区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很少,长期处于“捧着金饭碗吃稀粥”的境地。
2、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开发利用规划不足。
全区缺少系统的调查、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至今没有形成一份全区性的、详实的基础性宝玉石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分布规律资料,更没有系统的开发利用规划。
3、对宝玉石矿产资源保护工作滞后。
各地市还没有对宝玉石产地进行登记发证保护,全区也没有出台相应的保护制度。一些民间宝玉石爱好者大量私采宝玉石,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一些地方滥挖、盗采玉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个别地方甚至用“一流资源”造出“末流产品”,将本可以作为观赏石和低档玉石开发的、质量很好的萤石矿炸掉用于制造氢氟酸或防腐剂、杀虫剂。
4、开采方式落后。
目前广西已经开采利用的宝玉石资源有黄玉、水晶等伟晶岩型矿床;桂林鸡血玉、贺州荔枝冻、恭城平安玉等石英岩玉;萤石、菱锰矿等热液矿床。对这些原生矿开采方法,现在仍然是处于用炸药“放炮取宝”的方式,宝玉石破碎、裂纹多,与落后的开采方法有直接关系。主要是民间开采,普遍处于自发、零散的开采状态,无组织、无保护性乱采滥挖,既破坏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
5、专门人才缺乏。
目前广西宝玉石专业(专营)市场未形成规模及地方特色,给相关专业人才的平台较少,发展空间不大,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有待培育宝玉石专业市场及平台。
我区宝玉石资源的评价和开采利用研究几乎是空白,现在广西市场销售的宝玉石产品基本是在广东、深圳、云南加工的,销售、鉴定人才多在北京、武汉,广东等地,人才缺乏已成为阻碍我区宝玉石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发展我区宝玉石产业的建议
我区宝玉石矿产资源条件较好,又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宝玉石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完全有条件把我区宝玉石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我区千亿元级旅游文化与宝玉石文化产业,培育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组织机构,强化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
宝玉石产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开采、加工和销售活动。而是集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物化理论、光学、色彩学、美学艺术、文化鉴赏、设计加工、现代材料科学、技术教育等多学科、多部门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业,是一个与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电脑科技、旅游产业、矿产资源和商业流通等紧密相联的新兴大产业。需要按照“小产品,大产业”的思路加强相关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
由此,建议成立自治区宝玉石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成员包括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工信委、科技厅、文化厅、旅发委等),切实加强对我区宝玉石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利用我区宝玉石资源,走出一条合理开发、有序生产、技术先进、高效利用的内涵式、集约式的发展道路。
2、把宝玉石矿勘查计划列入我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方案。建议把宝玉石矿勘查计划列入我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采用地质勘查专业队伍与群众报矿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宝玉石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包括对我区现有的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核查),做到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查明我区宝玉石矿资源的分布规律、成因类型及资源储量,摸清资源家底(特别是勘查出一批对我区宝玉石产业发展有影响力的资源基地),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宝玉石矿产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找准宝玉石产业化生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建议在获得全面、详实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我区宝玉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科学、有序地推进我区宝玉石产业化生产发展。
3、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培育与监管。
(1)强化财税政策支持。
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在有关专项资金安排上向宝玉石产业适当倾斜,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扩)建项目,扶持相关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的发展。
用足用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宝玉石资源勘探、加工及技术升级、技术认定与服务、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宝玉石产业发展。
(2)建立国家、企业统筹兼顾的投资和利益分配机制。
鉴于宝玉石矿产勘查开发前期资金投入大、风险高,如果没有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多方筹集勘查资金,很难大规模推进勘查开发工作。
建议建立政府大力引导、企业积极投入、市场有效驱动的运行机制,采用“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模式推动勘查开发工作,调动各方加大宝玉石矿产勘查开发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即在调查和普查阶段由政府公益资金投入,找矿成果由政府统一规划开采。待发现有开发价值的宝玉石矿产地后,引进社会资金,吸引资金雄厚、有开采及精深加工技术的企业投资勘探开发。
(3)畅通融资渠道。
建议金融机构放宽对宝玉石产业企业的贷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扩大对宝玉石产业企业贷款规模。支持企业以拥有的原材料、库存产品、采购商品等进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等方式,申请银行贷款。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4)加大产业政策引导。
一是加强矿业权管理,制定矿山和加工行业准入制度,引导优势资源向大企业集中,培育一批大型企业,推动宝玉石开发由产品生产向产业发展转变。
二是支持企业参与园区(基地)及市场建设,享受标准厂房建设有关优惠政策,并对进入园区(基地)、交易市场的企业给予优惠。
三是实施以商招商,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加大品牌培育。大力塑造“广西珠宝”、“广西观赏石”品牌形象,把我区建成中国—东盟宝玉石品牌汇集地。
五是鼓励宝玉石产业企业与旅游、文化、服装、建材、化工、 造纸、会展等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六是加强市场监管。税务、海关、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宝玉石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欺诈、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税收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监管,建立市场经营主体违法备案、公示、重点监管、实行赔付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
(5)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重点实施一批项目和课题,鼓励科技工作者对宝玉石矿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国内外宝玉石文化产业发展动态、市场需求状况、宝玉石饰品精深加工技术、饰品真伪鉴别及鉴赏等进行研究。
二是推进技术创新。依托区内外地质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宝玉石饰品设计、精深加工、文化创意、推广销售和鉴定等专业培训。加大对民间手工艺人的培养、扶持力度。
三是普及宝玉石饰品鉴赏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对宝玉石饰品文化的鉴赏水平,促进宝玉石饰品的消费和宝玉石文化产业的发展。
(6)采用便利化通关措施。
采用有利于宝玉石原材料进出口的灵活贸易方式,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宝玉石仓储、加工、保税物流的功能和作用,推行宝玉石进入保税仓库的监管办法,为宝玉石原料保税进口和便利通关提供优良服务。
(7)扩大对外开放。
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与国际国内知名宝玉石产业机构,跨国企业以及世界主要宝玉石原料产地商会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契机,搭建我区宝玉石交易平台,定期举办国际性的“珠宝玉石博览会”,扩大我区珠宝玉石产品进出口规模。
(8)加强矿政管理,发展绿色产业。
宝玉石矿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建议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宝玉石矿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列入我区矿证管理登记的重要内容,依照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制定广西宝玉石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条例,对宝玉石矿的勘探、开采、加工、销售进行全程监管,规范开采秩序,严禁无证开采、制止乱挖滥采,杜绝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鼓励宝玉石矿山及其加工企业开展废料、废渣综合利用和水循环利用,实行清洁生产,加快中小型宝玉石矿山资源整合改造,建设一批绿色矿山企业示范基地,落实节能减排要求,促进我区宝玉石产业可持续发展。
(执笔:张如放、杨卫红)